预制楼板

发布时间:2020-05-07 17:52:38 作者:

标签: 预制楼板

学习

一、视频微课

二、概念

预制楼板是在工厂或现场预制好的楼板,然后人工或机械吊装到房屋上经坐浆灌缝而成。此做法可节省模板,改善劳动条件,提高效率,缩短工期,促进工业化水平。但预制楼板的整体性不好,灵活性也不如现浇板,更不宜在楼板上穿洞。


① 现在的预制板以钢筋桁架叠合楼板为主流,也有预应力叠合楼板,大型空心板,单T,双T板。
  ② 板间侧缝的形式有V形、U(单齿)形和槽(双齿)形。其中双齿形有利于加强楼板的整体刚度。板缝能起到传递荷载的作用,使相邻板能共同工作,但施工较麻烦。
    ③ 板的布置方式应根据空间的大小,以及尽可能减少板的规格种类等因素综合考虑,以达到结构布置经济、合理的目的。预制板直接搁置在墙上的称板式布置,若楼板支承在梁上,梁再搁置在墙上的称为梁板式布置。
  ④ 预制板搁置在墙上的搁置长度不少于90mm;在梁上的搁置长度不少于60mm。为了增强楼板的整体刚度,特别是地基条件差的地区或地震区,应在板与墙以及板端连接处设置锚固钢筋。

三、施工准备    

1.吊装楼板以前按设计图纸核对板型号,对设计中与施工规范要求或实际情况发生冲突的部位应提前与设计进行协商,并画出每层的楼板吊装图,作为施工中的吊装依据。现场场地应平整、夯实。     

2.依据吊装图组织构件进场,按图码放,垫木距板端30cm,上下对齐。堆放高度不超过10块,并检查圆孔板质量,对有裂纹,翘曲或断裂损坏的构件不得采用。 

3.检查模板的刚度、稳固性、标高等;对手硬架支撑体系,模板的整体刚度和整体稳定性尤为重要,

要认真进行检查,对达不到要求的部位即时进行加固。办完模板预检手续。

四、工艺流程

抹找平层或硬架支模--依排板图画板位置线--楼板吊装--调整板的位置--整理绑扎或焊接锚固筋。        

    1.找平层或硬架支模:圆孔板安装之前先将墙顶或梁顶清扫干净,检查标高及轴线尺寸,按设计末水泥浆找平层,厚度一般为15~20mm,配比为1:3,在现浇混凝土墙体上安装圆孔板,墙体混凝土强度应达到4MPa以上方准安装。对超厚的部位应垫以高一强度等级的豆石混凝土,并振捣密实,待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准吊装。   

     

    2.画板位置线:根据楼板吊装图在承托预应力圆孔板的圈梁或的侧模板上画出板缝位置线,如设计无要求时,预应力圆孔板板缝宽度为不大于40mm,超过40mm时应按要求配筋。在板底或侧面事先画好隔置长度位置线,以保证板的隔置长度。        

    3.吊装楼板:起吊时各吊点要均匀受力,板面保持水平,避免扭曲使板开裂,按楼板吊装图要求将板型号民与墙或梁上标明的板号核对,对号入座,不得放错。安装楼板时对准位置线,缓慢下降,安稳后再脱钩。如为短向圆孔板,用撬棍拨动板端,使板两端搭接长度及板间距离符合设计要求。

    4.整理绑扎或焊锚固筋:如为短向板将板端伸出的锚固筋(胡子筋)进行整理,使其互相交叉成45°弯角,在交叉处绑一根∮6的通长连接筋。弯钢筋用套管弯防止弯断,如板大于60mm应按要求进行配筋,如为长向板时,安装后应按要求将胡子筋进行焊接,用一根∮12通长钢筋把每块板板端伸出的预应力钢筋与另一块板端伸出的钢筋隔根焊接,焊接质量符合规程要求。

五、质量要求    

 (一)主控项目 

    1.进人现场的预制楼板,其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及结构性能应符合标准图或设计要求。 

    2.预制楼板与结构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连接处钢筋或埋件采用焊接或机构连接时,接头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l8、《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l07的要求。 

    3.承受内力的接头和拼缝,当其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时,不得吊装上一层结构构件;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在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0N/mm2或具有足够的支撑时方可吊装上一层构件。已安装完毕的预制楼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二)一般项目 

    1.预制楼板码放和运输时的支撑位置和方法应符合标准图或设计要求。 

    2.预制楼板吊装前,应按设计要求在构件和相应的支承结构上标出中心线、标高等控制尺寸,按标准图或设计文件校核预埋件及连接钢筋等,并作出标志。 

    3.预制楼板应按标准图或设计的要求吊装。起吊时绳索与构件水平面的夹角不宜小于450,否则应采用吊架。 

    4.预制楼板安装就位后,应采取保证构件稳定的临时固定措施,并应根据水准点和轴线校正位置。   

    5.装配式结构中的接头和拼缝应符合设计要求。

六、预制楼板相关规范要求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1-2014》

6.6 楼盖设计

6.6.1 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楼盖宜采用叠合楼盖。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较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宜采用现浇楼盖。 

6.6.2 叠合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进行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叠合板的预制板厚度不宜小于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

   2 当叠合板的预制板采用空心板时,板端空腔应封堵;

   3 跨度大于3m的叠合板,宜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

   4 跨度大于6m的叠合板,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

   5 板厚大于180mm的叠合板,宜采用混凝土空心板。

6.6.3 叠合板可根据预制板接缝构造、支座构造、长宽比按单向板或双向板设计。当预制板之间采用分离式接缝(图6.6.3a)时,宜按单向板设计。对长宽比不大于3的四边支承叠合板,当其预制板之间采用整体式接缝(图6.6.3b)或无接缝(图6.6.3c)时,可按双向板设计。


    
  图6.6.3 叠合板的预制板布置形式示意
1-预制板;2-梁或墙;3-板侧分离式接缝;4-板侧整体式接缝

6.6.4 叠合板支座处的纵向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板端支座处,预制板内的纵向受力钢筋宜从板端伸出并锚入支承梁或墙的后浇混凝土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图6.6.4a);

     

   2 单向叠合板的板侧支座处,当预制板内的板底分布钢筋伸入支承梁或墙的后浇混凝土中时,应符合本条第1款的要求;当板底分布钢筋不伸入支座时,宜在紧邻预制板顶面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中设置附加钢筋,附加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预制板内的同向分布钢筋面积,间距不宜大于600mm,在板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在支座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d为附加钢筋直径)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图6.6.4b)。

6.6.5 单向叠合板板侧的分离式接缝宜配置附加钢筋(图6.6.5),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接缝处紧邻预制板顶面宜设置垂直于板缝的附加钢筋,附加钢筋伸入两侧后浇混凝土叠合层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d为附加钢筋直径);

   2 附加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预制板中该方向钢筋面积,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

   
   图6.6.5 单向叠合板板侧分离式拼缝构造示意
1-后浇混凝土叠合层;2-预制板;3-后浇层内钢筋;4-附加钢筋

6.6.6 双向叠合板板侧的整体式接缝宜设置在叠合板的次要受力方向上且宜避开最大弯矩截面。接缝可采用后浇带形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后浇带宽度不宜小于200mm;

   2 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可在后浇带中焊接、搭接连接、弯折锚固;

   3 当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在后浇带中弯折锚固时(图6.6.6),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叠合板厚度不应小于10d,且不应小于120mm(d为弯折钢筋直径的较大值》;

       2)接缝处预制板侧伸出的纵向受力钢筋应在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内锚固,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两侧钢筋在接缝处重叠的长度不应小于10d,钢筋弯折角度不应大于30°,弯折处沿接缝方向应配置不少于2根通长构造钢筋,且直径不应小于该方向预制板内钢筋直径。

    
  图6.6.6 双向叠合板整体式接缝构造示意
1-通长构造钢筋;2-纵向受力钢筋;3-预制板;4-后浇混凝土叠合层;5-后浇层内钢筋

6.6.7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桁架钢筋应沿主要受力方向布置;

   2 桁架钢筋距板边不应大于300mm,间距不宜大于600mm;

   3 桁架钢筋弦杆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腹杆钢筋直径不应小于4mm;

   4 桁架钢筋弦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6.6.8 当未设置桁架钢筋时,在下列情况下,叠合板的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应设置抗剪构造钢筋:

   1 单向叠合板跨度大于4.0m时,距支座1/4跨范围内;

   2 双向叠合板短向跨度大于4.0m时,距四边支座1/4短跨范围内;

   3 悬挑叠合板;

   4 悬挑板的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在相邻叠合板的后浇混凝土锚固范围内。

6.6.9 叠合板的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设置的抗剪构造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抗剪构造钢筋宜采用马镫形状,间距不宜大于400mm,钢筋直径d不应小于6mm;

   2 马镫钢筋宜伸到叠合板上、下部纵向钢筋处,预埋在预制板内的总长度不应小于15d,水平段长度不应小于50mm。

6.6.10 阳台板、空调板宜采用叠合构件或预制构件。预制构件应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叠合构件的负弯矩钢筋应在相邻叠合板的后浇混凝土中可靠锚固,叠合构件中预制板底钢筋的锚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板底为构造配筋时,其钢筋锚固应符合本规程第6.6.4条第1款的规定; 

   2 当板底为计算要求配筋时,钢筋应满足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

点击查看[素材模型]




练习


考核